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风清扬的博客

文学是书的海洋,诗词是书海最美的浪花。

 
 
 

日志

 
 
关于我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世界汉诗协会日照分会副会长,日照市作家协会会员。 风清扬者,沂蒙山人也。幼尝蒙学,初晓文墨。至若少长,辍学而为工也。然未尝忘斯癖好,贯以乱语疯作。有辱大雅也。因天地之灵韵而吟唱,因大河扬波而起舞。为日月星辰而感叹,笑滚滚红尘而错愕。风清扬者,意气风发而为也。今作《醒己言》为座右铭也:残艳冷风秋, 黄昏几许愁。 白云霞染远, 绿水浪含休。 人去归牛暮, 生来离泊流。 问君何患得? 无怪路行羞。

前坡杂谈 (浅谈押韵)  

2016-07-13 10:31:44|  分类: 清扬开讲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前坡杂谈 (浅谈押韵

   在以前的讲解里,我已经讲过什么是韵,这就不重复了。关于中国各历史时期的音的划分也讲过了。那就是汉语在其历史发展与沿革过程中,音、声都是不断变化着的。音韵学家们把汉语的读音分为四个时期:上古音(涵盖范围为周秦及两汉)、中古音(自魏晋南北朝,以迄于唐宋)、近古音(元明至清末甚至包括民国初)、现代音(民国至现在)。   

     我们现在可以查到的韵书是很多的,但是大体上可以分为古韵(平水韵)和新韵(中华新韵)两种,还有一种专门为戏剧和歌词创作者使用的叫“十三辙”的韵书。其实这些韵书并不是截然分明的,古韵的仄韵入声字因为短而上扬的多,大部分在新韵里变成了平声字。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的一二三四声不是和古韵的平上去入相对应的。这里面主要的是,古韵的平还是现在的平,古韵的入声仄韵字大部分变成新韵的平,少部分变成了新韵的四声。我们把新韵的一二声叫做平韵,三四声叫做仄韵。写格律诗的时候,必须要遵守它,并且要注明你用的是什么韵。十三辙的韵,不太讲究,他的平仄可以互押,只要是韵母相同的字,唱起来顺口就可以了。但是十三辙产生的时间基本与古韵并行的,这是因为在说唱艺术里完全按照格律诗词的韵书就很别扭,许多字用在生活里就让人感觉不顺口不合辙押韵,大家可去平水韵字表查看,许多韵母不同的字也在一个韵里。因为十三辙韵不属于高雅的文学艺术,所以十三辙的韵,大家如果是研究正宗的文学就不可以用它了。只有在写歌词的时候可以用一下,毕竟他的涵盖范围要宽泛。

其实任何民族的语言规律都是喜欢押韵的,尤其是在说唱艺术里,特别是在rap里,更是因为节奏快,更凸显了押韵。我们国家的说唱艺术是伴随着人类发明语言开始的,人们喜欢听新闻和讲故事。抒情的喊出来和唱出来,就必须让人感觉到声韵的共振,这就需要在某一个结束字上押韵。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的把一些韵母相同的字放在我们临时即兴编造的词句里面,以便让人喜欢你的演讲和歌唱。在发掘的汉墓里,就已经发现了说书艺人的铜像。

诗词创作要重视艺术性,并重几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韵律”,要讲究字词的搭配、音调的和谐,在这些方面,古人有许多精辟的论述,这里就不引经据典了(有《诗品》、《词品》、《曲品》等一套丛书,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阅)。据说初唐时,曾经有一本小册子叫做《韵律说》,后来失传了。它总结了六朝之前的韵律。

 谈到诗词的韵律,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时期的沈约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后的格律诗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讲究平声和仄声的协调。二是对偶,在韵文特别是格律诗中,对对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较严的,诗词中一般是句对,在赋和八股文中还有多句对和段对。三是押韵,指同韵的字在适当的地方(一般是停顿的地方),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这三个方面都来自于汉语语音的特点,就是单音节语素占优势,有声调。在诗词写作特别是格律诗写作时平仄、对偶和押韵运用的好,运用的自然,可以使诗作增强音乐感,呈现韵律美;运用的不好,用得过多过滥,就会给人以生拼硬凑之感,甚至以文害义,六朝到初唐的骈体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这是每一个诗词爱好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这里主要谈谈对押韵的看法。在散体的语言中,押韵比较少见,但也不是没有。常用押韵的是韵文(包括赋、诗、词、曲等),韵文的意思就是用韵之文。押韵的格式一是逐句用韵,也就是一韵到底,这在有些唱词、美文中能够见到;二是隔句押韵,诗绝大多数是隔句押韵,只有开头两句可以都用韵,词的情况比较复杂,既有逐句押韵,又有隔句押韵,还有隔多句押韵的。韵文用韵,多数是全篇一韵,较长的作品也有中间换韵的。

 韵的情况,古今有很多不同。隋唐时代如《切韵》、《唐韵》等都分得很细,宋朝《广韵》定为206韵,但由于有些韵可以“同用”,唐代实际用112韵,宋代用108韵,金元时合并为106韵。清朝的《佩文诗韵》集韵之大成,分为平、上、去、入四部分。平声包括上平声一东、二冬等15韵和下平声一先、二萧等15韵,上声包括一董、二肿等29韵,去声包括一送、二宋等30韵,入声包括一屋、二沃等17韵,共106韵。学作古体诗,用韵上应首选《佩文诗韵》。

押韵以格律诗的要求最为严格,许多字如一东中的“终”、“风”、“公”和二冬的“钟”、“峰”、“恭”,我们现在读音一样,律诗却不能通押,如果通押,就犯了出韵的错误,就要遭人耻笑,考试就要落第。中唐以后,才逐渐出现邻韵通押,如杜牧的《清明》诗用的十三元韵,但首句却用了邻韵十二文。词押韵不那么严格,像平声,词就合并到了14韵。

押韵还有选韵和次韵的难易问题。作诗,主动地选韵或被动地限韵,会碰到难易问题。像平声中的四支、十一真等,包含的字多,选用就容易,称为宽韵;而像五微、十二文等韵,包含的字较少,选用就难,称为窄韵;还有些韵,如三江、十五咸等,包含的字更少,选用很难,称为险韵;而像有些朋友“限韵”,则迹近于文字游戏了。诗友写诗填词时一定要注意韵部的选择。

宋代以后,和别人诗习惯要次韵或称为步韵,也可以看作是“限韵”的一种,不少文人喜欢玩这种押韵杂技,于高难动作中见功夫。苏东坡有一首次韵诗,就写得精炼自然:“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以上说了这么多,是不是说要大家作诗填词都要用韵,不用韵就不是好诗呢?恰恰相反,我们是提倡推陈出新的,“处处拘泥格律,反而损害了词的意境,同时也降低了词的艺术性。词律是为人服务的,我们不能反成为其奴隶而让思想内容去迁就格律。”

只是要大家对“陈”有所了解,然后出“新”。何况诗友们常常要做韵文,也有些朋友喜欢依旧格律做诗词,这时候可以格律从旧,保留旧格律的合理部分,如粘、对、韵等,而在读音上却完全从今。实际上,我们在读古代诗词时已经这样做了。像“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斜”,除了古文研究者外,还有谁念“xia”呢?

今韵中,现在成系统的有多种,推荐大家用《中华新韵》的新诗韵,包括一麻、二波、三歌等共18部,每一韵又分阴平、阳平、上、去四种声调,这是根据普通话的语音规定的,用它押韵,自然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另外,戏曲中惯用的十三辙也是不错的。熟悉今韵,活用格律,用今音作新体韵文,是一定会出佳作的。有些诗友认为写古体诗特别是填词不用古韵就不是“词”,个人认为是不妥的。但要注明你用的什么韵就可以了。

说实在的,平水韵也是在以前的韵书基础上产生的,从上古音到近古音已经在不停地发展,现在的新韵,若干年后也会变成旧韵的。我们虽然不知道以后会怎么变,但汉语的规律是不会变的,那是可以增删添加一些字韵,但绝对不会完全抛弃以前的所有发音的。

作者   刘洪战   写于日照石臼   2016/7/13

  评论这张
 
阅读(153)| 评论(14)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