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风清扬的博客

文学是书的海洋,诗词是书海最美的浪花。

 
 
 

日志

 
 
关于我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世界汉诗协会日照分会副会长,日照市作家协会会员。 风清扬者,沂蒙山人也。幼尝蒙学,初晓文墨。至若少长,辍学而为工也。然未尝忘斯癖好,贯以乱语疯作。有辱大雅也。因天地之灵韵而吟唱,因大河扬波而起舞。为日月星辰而感叹,笑滚滚红尘而错愕。风清扬者,意气风发而为也。今作《醒己言》为座右铭也:残艳冷风秋, 黄昏几许愁。 白云霞染远, 绿水浪含休。 人去归牛暮, 生来离泊流。 问君何患得? 无怪路行羞。

合辙押韵  

2016-03-08 14:06:38|  分类: 清扬开讲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合辙押韵

今天我来讲一下关于合辙押韵的问题。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合辙押韵。韵在古代也叫辙,因为我们的发音总会留下回音,这就是我们的韵。车走过会留下扯着的印痕,这就类似于声音的回音。我们的格律就是为了留下回音,而且这些回音会互相契合,形成优美的韵律。

合辙押韵的解释:形容非常押韵。

在萧乾的《吆喝》一文中提到——“特别出色的是那种合辙押韵的吆喝。”

所谓“辙”就是“十三辙”也就是十三个韵部.是北方戏曲唱词所用的韵部。是按照普通话的语音系统来分的。因此,"十三辙",就完全可以用作现代诗歌的用韵部。十三辙也就是新韵。

2 基本解释

合辙跟押韵,意思差不多,细分起来,辙宽韵窄,如“发花乜斜”辙里可通押,韵中则不能。

下表里说的是,第一个是辙名,其次是 韵母 其三是收音。比如:发花是辙名,aiawa是韵母,a是收音。以此类推。

发花 a()ia()wa() a

乜斜 ie()ue(ye)() e

梭波 o()e()uo() o.e

一七 i()y()-i(日知资等字母音)er() i.y(YU)

姑苏 u() u

怀来 ai()uai() ai

灰堆 ei()ui(uei)() ei

遥条 ao()iao() ao

由求 ou()iu(iou)() ou

言前 an()ian()uan()yan() an

人辰 en()in()un(uen)yn(yun)() en

江阳 ang()iang()uang() ang

中东 eng ing()weng(ueng)()ong(,即轰的韵母)iong() eng.ong

3 十三辙韵母表  

十三个韵母所谓“辙”就是“十三辙”也就是十三个韵部.是北方戏曲唱词所用的韵部.是按照普通话的语音系统来分的.因此,"十三辙",就完全可以用作现代诗歌的用韵部。

合辙跟押韵,意思差不多,细分起来,辙宽韵窄,如“发花乜斜”辙里可通押,韵中则不能。

1 发花辙:韵母包括auaia

举例:打南边来了个(喇)(嘛),手里提拉着五斤(鳎)(目)。打北边来了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注:带括号的字为合辙的字〕

〔注:绕口令〕

2 梭波辙:韵母包括:eouo

举例:襄阳府东阳县名叫罗(德),那本是奴的前夫名叫蒋兴(哥)。

〔注:出自评剧《珍珠衫》,曾被马三立先生在《三字经》中当作学校的校歌〕

3、乜斜辙:韵母包括ê、ie、üe

举例: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巨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注:岳飞《满江红》〕

4 一七辙:i、ü、er

举例:龙游浅水被虾(戏),虎落平阳受犬(欺)。

〔注:俗语〕

5 姑苏辙:韵母是u

举例:出南门,走七(步),拾块麂皮(补)皮(裤)。是麂皮,(补)皮(裤),(不)是麂皮,(不)必(补)皮(裤)。

〔注:绕口令〕

6 怀来辙:韵母是aiuai

举例: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

[注:刘若英《后来》]

7 灰堆辙:韵母是eiueiui)。

举例:你的心情总在(飞),什么事都要去(追),想抓住一点安(慰)。你总是喜欢在人群中徘(徊)〔注:在流行歌曲中“徊{huai(二声)}”有时唱作“hui(二声)”〕,你最害怕孤单的滋(味)。

〔注:《当你孤单你会想起谁》〕

8 遥条辙:韵母是aoiao

举例:(一)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酒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注:《天安门诗抄》中的两首诗〕

9 由求辙:韵母是ouiouiu)。

举例:六十六岁的刘老(六),盖了六十六间好高(楼),买了六十六篓桂花(油),养了六十六头大黄(牛),栽了六十六棵垂杨(柳)。

[注:绕口令]

10 言前辙:韵母是anianuan、üan

举例:我的儿汾河湾前去打(雁),天到了这般时,不见回(还)。将身儿坐至在窑门以外,等我儿他到来同把饭(餐)。

注:传统相声《汾河湾》〕

11 人辰辙:韵母有eninuenun)、ün

举例: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

〔注:《唱支山歌给党听》〕

12 江阳辙:韵母有angianguang

举例:梦下园林草木(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黛玉回到潇湘馆,一病奄奄不起(床)。

〔注:京韵大鼓《黛玉焚稿》〕

13 中东辙:韵母有enginguengweng)、ongiong

举例:正月里来正月(正),我请小妹看花(灯)。

诗歌的韵母

诗、词和曲一般都是要押韵的,诗词曲韵都和语言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诗韵、词韵和曲韵之间就有一定的联系。

诗韵最早形成,在唐朝就已经有了很详细的广韵。而后在宋词兴之后,才有了词韵。而戏曲的十三辙,则是在明清时代形成的。

古体格律诗,到清末使用的官韵,是通称的“平水韵部”。在民国以后就没有官韵了,而写旧体是的人仍依“平水韵”,但平水韵部里的许多字,和现在的语言已经脱节了。而且有许多的字和现在的语言根本不同了。因此我极力主张用汉语拼音为标准的新韵。只要依照汉语字典为准就可以了。

平水韵的上平声有十四个韵部,下平声有十五个韵部,总计平声韵部29个。我曾写过篇关于诗韵改革的文章,建议合并为十四个韵部,即:

一东(dong),分解为d-i-eng韵尾为eng。将冬、庚、青、蒸等韵尾为eng 这合并。

二江(jiang ,分解为j-i-ang。将阳韵合并。

三七 qi ),将支、齐、灰(部分)和鱼韵合并。

四灰 hei),平水韵的五微和十灰和的一部分。

五怀 huai),平水韵十灰的一部分。

六屋 wu),平水韵七虞的部分

七佳 jia ),将九佳和六麻合并。

八真 zhen),将真文侵和十三元的一部分合并。

九元(yuan),将十三元的一部分和寒、删、先、覃、盐、咸韵合并。

十萧 xiao )将肴、豪韵合并。

十一歌 ge),在平水韵的窝(uo)为入声字,与(e)韵合并。

十二尤 you

十三月(xie )平水韵里的入声字。

十四儿 er),拼音的er 我这样将平水韵韵的一些韵部合并,合乎现代的语言,也和十三辙相对应,便于现代人的使用。

十三辙是戏曲界常用的押韵工具,和现代语言一致。十三辙和我合并的诗韵是对应的:

摇条(即十萧),花发(即七佳),人辰(即八真),由求(即十二尤),乜斜(即十三月),姑苏(即六屋),江阳(即二江),怀来(即五怀),中东(即一东),一七(即三七),言前(即九元),灰堆(即四灰),梭坡(即是十一歌)其实在戏曲中是有儿(er)韵的,只是未列入十三辙而已。

京剧的十三辙

京剧是我国特有的古典歌舞剧,其中歌唱方面(包括部分念白),要求唱词合辙押韵,以求节奏明快,旋律优美。不但唱词具有诗的味道,就是人物上场后唱的“引子”、“点绛唇”、“粉蝶儿”和念的“定场诗”,以及人物下场时念的“对儿”(两句对剧情和人物情感进行小结性的诗句)都必须合辙押韵。故念来朗朗上口,听来铿锵悦耳,无论抒情、写景,还是叙事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京剧的辙韵与古典诗词要求相比,则更加宽松和通俗,它在古典音韵的基础上,将剧中唱词的韵脚规范为13项,形成京剧十三辙。现举例说明如下:

一、摇条如《连营寨》中,刘备唱:“白盔甲白旗号,点点珠泪往下抛”。

二、发花如《捉放曹》中陈宫唱:“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怕,背转身自埋怨我自己做差”。

三、人辰如《打龙袍》中包拯唱:“忽听万岁宣包拯,午门来了放粮臣”。

四、由求如《失街亭》中,诸葛亮唱:“两国交锋龙虎斗,各为其主统貔貅”。

五、乜斜如《贵妃醉酒》中杨玉环唱:“恼恨李三郎竟自把奴撇,害得奴挨长夜”。

六、姑苏如《献地图》中张松唱:“我张松卖地图不误主顾,一顿棒打却了西川地图”。

七、江阳如《二进宫》中杨波唱:“千岁爷进寒宫休要慌忙,站宫门听学生细说比方”。

八、怀来如《镇五龙》中单雄信唱:“大吼一声绑帐外。不由得豪杰笑开怀!”。

九、中东如《击鼓骂曹》中祢衡唱:“平生志气这未通,似蛟龙困在浅水中”。

十、一七如《铡美案》中包拯唱:“我劝你认香莲是正理,祸到了临头悔不及”。

十一、言前如《文昭关》中伍子胥唱:“一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

十二、灰堆如《逍遥律》中汉献帝刘协唱:“父子们在朝中伤心落泪,想起了朝中事好不伤悲”。

十三、波棱如《打渔杀家》中萧恩唱:“昨夜晚吃酒醉和衣而卧,稼场鸡惊醒了梦里南柯”。

十三辙发音不同,韵脚各异。一般由唱词内容决定。如江阳、言前为宽辙,词多、字多,发音嘹亮,打远。乜斜、姑苏为窄辙,词少,字少,发音低回,委婉。一些名演员按自身条件选用不同的辙口演唱,而形成不同的风格特点,各有千秋。为了便于记忆,有人把十三辙归纳为一句话:“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另外有两道小辙儿——小人辰儿、小言前儿,均发儿化音。词汇活泼、俏皮,多用于丑角的数板和曲艺唱词中。

在当今的音乐界,首先必须学会十三辙,学不会十三辙,就不能够唱好歌写好曲以及作好词。我们一定要学会十三辙,因为这是我们今天一张口就来的发音。写歌词和戏词不同于写诗歌,诗歌有可能一下子你不会了解它的意境,需要慢慢的读和品。歌词和戏词却不需用,它必须通俗易懂,让人一下子就能记住,而且朗朗上口,并且借助音乐的烘托达到完美的境界。许多诗歌本身很优美,但是无法配乐,就是陪上了音乐,大家却记不住歌词,让人很快就忘记。这些问题,需要在下一节里慢慢讲。

 

  评论这张
 
阅读(219)| 评论(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