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风清扬的博客

文学是书的海洋,诗词是书海最美的浪花。

 
 
 

日志

 
 
关于我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世界汉诗协会日照分会副会长,日照市作家协会会员。 风清扬者,沂蒙山人也。幼尝蒙学,初晓文墨。至若少长,辍学而为工也。然未尝忘斯癖好,贯以乱语疯作。有辱大雅也。因天地之灵韵而吟唱,因大河扬波而起舞。为日月星辰而感叹,笑滚滚红尘而错愕。风清扬者,意气风发而为也。今作《醒己言》为座右铭也:残艳冷风秋, 黄昏几许愁。 白云霞染远, 绿水浪含休。 人去归牛暮, 生来离泊流。 问君何患得? 无怪路行羞。

三国演义诗词试解第十六节 原创禁止转载  

2015-07-02 22:40:43|  分类: 新评三国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第十五节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过五关

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

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

忠义慨然冲宇宙,英雄从此震江山。

独行斩将应无敌,今古留题翰墨间。

关公前往河北寻兄,历经五关,斩将六员,赞关公七律一首。

既然关羽对大哥发了毒誓,就必须践行约定了。当然曹操是不想让他的走的,当初关羽投降的时候,是提出了三个约定的。曹操也是答应了的,曹操是一个敢说敢做的人,也是一个信守承诺的君子。做一个信守承诺的君子,有时候是很痛苦的。曹操这么喜爱关羽,可是还因为答应了他的条件,而不得不放走他。曹操费尽心机的希望能够感化关羽,他实行了几个步骤:第一、是表奏汉献帝封关羽为侯。第二、是重金厚待关羽。第三、给关羽娶一位美丽的妻子。这样地位、金钱、美女,男人一生荣耀的几大要素都有了。关羽不是不动心,但是他已经发过毒誓了,他不得不投奔刘备而去。

关羽这样的汉子被后人奉为关圣,不是没有原因的。在他的桃园结义的兄弟里面,只有他算得上忠义,因为他敢于舍弃荣华富贵,护送着两位嫂子冒着危险,投奔大哥而去。聪明的关羽抓住了曹操人性的优点(也可以说是弱点),他知道曹操不会杀他,而且还必须护送他出境。

有的人曾经怀疑过过五关斩六将的事实。这也是有情可原的,他走的路线,在现在的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是有一点点南辕北辙的味道。大家读这部书,只是关注了故事情节和关羽的忠勇。下面分析一下他的实际路线图。

老许都的城基本就在魏都区,魏都区就是过去的许都旧址。关羽来到许都东南的霸陵桥(离城三十里处)上,突然有人喊他留步。关羽不敢下马,用刀挑着袍子,算是接受了曹操的赠礼。面对着清清的石梁河水(现今已经改道为清泥河,离古灞桥越几百米),曹操心中的滋味真是不好受啊。但是曹操是一个义薄云天,忠义的汉子。他不会言而无信的命人捉拿关羽。关羽的心眼也太小了,如果曹操想要杀他,命人乱箭射杀他就是,何必费这大的劲?在灞桥的二人对话里面,就看出关羽的多疑来了。人说曹操多疑,殊不知关羽更多疑啊。因为曹操如果是一个小人,命多员大将以力并之,哪里还有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事情?

关羽从南门出去,又折向西北而去,直奔洛阳。安正理应该途经禹州市、登封市,向西直奔洛阳,洛阳城在黄河以南,关羽不知怎么却去了黄河渡口,这就是专家们的质疑。感情是那时候的洛阳城在黄河以北吗?答案是否定的,小说就是小说,罗贯中为了故事的曲折可读性,是不用管他的合理性的,这一点大家不要去穷究他,因为这件事情没有意义,也许过五关斩六将本身就属于演义。

按照罗贯中的描述,关羽是错误的去了河南省孟州市,遇见孙乾又重新南渡黄河向汝南进发。这一条路基本重复了关羽一开始走的路,这一次又重新路过五个关口了,而且还必须经过许都周围。曹操不会这么就轻易的放他过去吧。汝南在现今的驻马店市,在许昌的正南,也是曹操势力的核心区域。罗贯中把向北走说这么的艰难,关羽回来的路怎么这么轻松啊?一开始关羽向北走是去河北找大哥,去的时候历尽艰辛。原路返回向东南走的时候路上遇到夏侯惇的绝杀,然后有了张辽送来的曹操手谕就畅通无阻 ,正是说明了曹操的仁义大度。其实放走一个潜在的劲敌,是要有博大的胸怀的。

此时的张飞也从河南省永城市的芒砀山向西南寻兄而来。他的路线是从芒砀山今永城市途经亳州市(三国时候的谯郡),在途经周口市。张飞一路上路过曹操势力的核心地域,也没有任何阻拦。这一点很奇怪,而刘备从河北到汝南也要路过许昌,他也许是化了妆,没有被曹兵认出来吧。重重的疑点,被很多专家质疑,是不无道理的。

《三国演义》里张飞与关羽等人古城相聚的古城:

是指豫州州治汝南(今河南省汝南县),这座古城在今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南10公里处古城乡古城村,京广铁路东侧。古城遗址在古城村东北60米处。考古调查证实,该城实系春秋战国时遗址。今城墙、护城河等均已荡为平地,地表已没有任何遗迹。(这是演义非正史)。

 

 

 

 

 

  评论这张
 
阅读(154)| 评论(14)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